豬高熱病之中獸醫辯證論治 |
發布者:管理員 發布時間:2016-03-28 瀏覽量:2391次 |
在現代社會,動物疾病逐漸復雜化。隨著人們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,大量化藥的應用造成的畜產品藥物殘留超標、病原耐藥性不斷提高,越來越不能滿足綠色、安全的畜禽生產要求。因此,健康養殖與綠色生產急需中獸醫藥產業應用于養殖業,以盡快提高畜禽疫病防治的水平,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。 一、中獸醫防治疾病的思路“未病先防,既病防變” (一)治未生 治未生就是充分調動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力,使機體發輝最高水平抵御外邪侵害的生理機能,保證自身的健康和生產力。治未生:即在外邪侵染之前就不斷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,防止疾病的發生。 (二)治未發 治未發是指病邪已經侵入機體,體內陰陽平衡狀態已開始發生失調,但還沒有表現出臨床癥狀時,就用中藥進行調整機體狀態,將疾邪消滅在萌芽初期的控制措施。比如,在養殖過程中,有些疾病的發生往往具有一定的規律性,用中藥進行及時控制,避免疾病的發生。 (三)治未成 治未成是指機體受到病邪侵感后,陰陽平衡已被打破,機體出現了比較輕淺的臨診癥狀即實施治療措施。由于此階段還沒有表現出疾病的典型癥狀,所以,只要表現出疾病癥候,就可以采用中醫辨證的方法進行論治,防止病情加重或出現異常的轉變。 (四)治未傳 病邪致病一般都有一定的的發展規律,我們可以病畜的臨床癥狀,采用中醫辨證論治的觀點,用適當的中藥方劑進行防治,防止外邪未除、正氣已傷、病邪傳里的不利結局。此階段要看準時機及時辯證、合理組方、恰當施治,否則病情惡化會造成較高的死亡率。 二、中醫對高熱病的辯證施治 對于高熱病,西獸醫講是一種或多種病毒,加上細菌、弓形體、附紅細胞體等多病原的混合感染。中獸醫理論認為,豬為水畜,性喜陰濕,最怕溫熱邪氣,一旦受感,常兼濕邪。由于豬皮下脂肪肥厚,腠理緊密,表散熱邪較為困難,所以病多沉重,易出現體熱神昏、渴喜冷飲、皮膚潮紅或出血、精神萎靡、食少納呆等癥狀。 (一)衛分證 病畜體溫迅速升高(39—41℃)、微惡風寒、口渴、鼻盤干或稍潤、皮膚潮紅、氣喘、舌苔薄白、脈脬數等。此時是高熱病的最佳治療時期,但持續時間短暫,稍縱即逝。 治則:辛涼解表,清熱解毒。 方用:雙黃連、金絲藍配合適當抗生素治療 (二)氣分證 病畜高熱(40—42℃),大渴,喜冷飲,結膜發紅,精神不振、食少、苔黃、脈數,部分病豬有便秘,此階段為本病的明顯期。 治則:清熱生津,瀉火解毒。 方用:金花清感、板青抗毒素、中成三效共用 (三)營血證 營血證為熱邪進一步深入營血的階段。表現為身熱,口不渴,舌絳、脈細數、皮膚發紺或有出血、淤血斑等。此階段為高熱病的危候期,主要臟器實質損傷嚴重,機體抵抗力下降,極易出現嚴重死亡。
治則:清熱解毒,涼血散瘀,通經行絡,生津行血。 三、豬場對高熱病的預防方案 1、保育豬:斷奶前用4天,斷奶后用3天。以后每間隔14天用藥5天,疫情期全程使用。 未病先防:清瘟御毒素 + 復方黃芪顆粒 已病防變:清瘟御毒素 + 雙黃連 + 抗生素 2、育肥豬:轉群前用4天,轉群后用3天。以后每個月連用5天,疫情期20天連用5天。 未病先防:本草甘露膏 已病防變:金絲藍 + 清瘟御毒素 + 抗生素 3、母豬:每個月連用7天,疫情期15天連用5天。 未病先防:雙黃連 + 復方黃芪顆粒 已病防變:雙黃連 + 金絲藍 + 抗生素 四、中醫辨證講究的是疾病在的不同的發展階段,會出現不同的癥狀表現,必須采用不同的中藥方劑進行治療,不是從頭到尾用一個方劑,否則就違背了中醫的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的學術思想。 |
上一頁: | 規模化養豬場免疫程序原理及注意要點 |
下一頁: | 破解當前豬病治療難的原因及對策 |